苹果又要向安卓学习了成都股票配资成都股票配资,这一次要补的课是影像。
星在2018年发布的三星Galaxy S9系列中,三星首次为其配备了可变光圈技术,镜头在f/1.5和f/2.4两个光圈之间切换,为拍照带来了更多玩法。后续虽然三星逐渐放弃了该技术,却被咱们国产手机重拾且发扬光大。
华为Mate50系列就因为使用可变光圈而名声大噪,后续其他国产手机厂商也纷纷跟进,现在已经成了不少影像旗舰的标配。和折叠屏一样,向来“后发制人”的苹果,明年也要入局可变光圈了。
近日,美专利商标局披露了苹果的最新专利。这项编号为US20240168593A1的"相机光圈系统"专利,展示了一种名为"超弹性薄膜"(Hyperelastic Membrane)的颠覆性技术,或将彻底改写智能手机影像系统的设计规则。这项创新不仅有望解决困扰手机摄影多年的结构难题,更可能成为iPhone 18系列的重要技术突破点。
传统相机光圈依赖多片金属叶片的机械滑动来调节进光量,这种设计在手机狭小空间内面临巨大挑战。苹果的解决方案极具想象力——采用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聚合物薄膜,通过电致伸缩效应实现精准形变。
专利文件显示,这种厚度不足0.1mm的薄膜在电压控制下可形成精确的双曲面变形,创造出从f/1.4到f/16的可变光圈范围。与现有手机采用的"双光圈叶片"简易方案相比,其形成的近乎完美的圆形光孔(圆度达98.7%)能显著减少衍射现象,提升边缘画质。
更令人惊叹的是其"全闭合"模式,当施加特定电压时,薄膜会完全折叠实现100%遮光,这不仅解决了CMOS传感器长期暴露的寿命问题,更创新性地将物理快门与隐私保护合二为一。测试数据显示,该技术可将杂散光降低至传统设计的1/8,配合苹果正在开发的微米级光学吸收光栅,有望彻底解决智能手机的"鬼影顽疾"。
作为去年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巨头,苹果既然要使用可变光圈,当然要做出和友商不一样的花样来。
在耐用性上,采用镍钛合金与液晶聚合物的复合结构,在-20°C至80°C环境保持形变稳定性,疲劳测试显示可承受超过50万次开合循环,远超传统机械叶片的10万次标准。
此外,薄膜还采用了仿生学设计,其表面分布的微沟槽结构类似昆虫复眼,既能增强形变精度,又可作为导光通道。专利特别指出,这种设计使光圈组件厚度压缩至1.8mm,比现有方案薄67%。苹果已联合康宁公司开发新型保护涂层,实验室数据表明可将薄膜寿命延长300%。
集成在薄膜边缘的微型应变传感器,还能实时反馈形变状态,配合A系列芯片的神经网络引擎,能实现每秒1000次的动态调节,为计算摄影提供更精准的物理支持。
从供应链消息来看,该技术已进入工程验证阶段。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透露,iPhone 18 Pro系列将首次搭载"三模组可变光圈系统",结合4折潜望镜设计,其长焦端可能实现f/1.4-f/4.0的动态范围。超弹性薄膜的采用,使得苹果能在保持模组厚度不变的情况下,塞入更大的1/1.12英寸传感器。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设备生态协同。苹果正在推进的"无缝显示"战略要求将前置摄像头完全隐藏于屏幕下方,超弹性薄膜的瞬时全闭特性为此提供了关键技术支点。
多方消息显示,今年的iPhone17 Pro系列,将会继续加强影像,将长焦镜头也升级到主流的4800万像素,组成4800万三摄模组。很显然,苹果不会就此满足,为了在和中国手机厂商的PK中不落下风,iPhone18 Pro系列搭载可变光圈技术,一点都不让人觉得奇怪。
苹果又要向安卓学习了,iPhone可变光圈有望明年落地,由iPhone18 Pro系列首发搭载。三星全球首发,国产手机发扬光大的可变光圈,苹果能玩出怎样的花样出来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淘配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